【形势要点:证监会将“咬紧牙关”用两三年实现IPO常态化】
中国证券监管部门正在力推IPO常态化。2月10日,证监会依照近期发审节奏,核发了农历新年后的首批IPO批文,共12家企业,筹资总额不超过70亿元。这一轮批文正是在2017年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后的当晚放出,与会议精神相为呼应。从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的多次表态看,2017年证监会将继续推行IPO常态化。一位参加了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的与会人士称,在会议上刘士余表示务必理解制度,咬住牙关,保证质量好的公司能够及时上市,用两三年的时间解决IPO堰塞湖。长久以来,IPO发审提速,往往伴随而来的是二级市场将被抽血或者股指将被拖累的舆论责问。重压之下的选择往往是以行政手段重新改变IPO的发行节奏。在以往数年中,IPO因为各种原因数次暂停。这也间接造就了目前IPO堰塞湖庞大的拟IPO排队群体。不过,从此次刘士余主席强调的“务必理解制度”以及“咬住牙关”,反映了监管部门对IPO常态化推进的决心。刘士余在会议上还解释了股指稳定和融资力度的对应关系。他表示,股指稳定和融资力度不能对立,没有IPO数量的提升,资本市场一些丑恶现象难以从根本上解决,数量上来了,壳价格就下来了,就不会炒壳。有投行业人士表示:“证监会高层在会议上给出了一个相对明晰的时间表,但不能直接理解两三年内IPO堰塞湖的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,但从时间表述上来看,起码证监会这一次希望现有的IPO政策可以得到延续以及稳定。”还有一个现象能显示证监部门的态度,在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完整交易周,共有6家公司相继宣布终止重组,有市场人士指出两大看点:“一是重组难度正在加大,借重组玩套利将遭无情封杀;二是壳将进入贬值通道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