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形势要点:保险业监管重点将集中于少数激进公司】
保险业是近期强化金融监管所关注的重点领域。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近日表示,“以往保险业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业务线上,风险容易在行业内分散。现在的风险则表现为单个公司自身就是一个风险点,风险处置难度加大,尤其是现金流风险。”陈文辉认为,流动性风险集中在少数激进保险公司身上。个别激进保险公司在经营中没有资产负债匹配概念,短钱长配,盲目投资,一旦遇到产品停售、非正常退保和满期给付等情况,现金流容易出问题。据《财新》的不完全统计,59家可比人身险公司数据显示,2017年一季度,有17家人身险公司净现金流为负;去年同期,有8家人身险公司现金流负增长。2017年一季度,除中国人寿外,现金流为负的寿险公司净现金流绝对值靠前的险企有前海人寿、阳光人寿、安邦人寿等——一季度净现金流分别为-130.01亿元、-124.41亿元、-69.82亿元、-57.04亿元。58家可比财险公司在2017一季度净现金流为负的保险公司数量同比亦有增加。2017年一季度有35家财险公司净现金流为负;2016年一季度,有24家财险公司净现金流为负。天安财险和安邦财险2017年一季度净现金流出绝对值最大:天安财险一季度净现金流为-318.93亿元,安邦财险为-191.02亿元。值得注意的是,天安财险和安邦财险此前业务发展均依赖非寿险投资型产品。而在2017年年初,保监会已叫停了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试点,此举使得上述两家险企现金流压力陡增。数据显示,截至2016年末,天安财险和安邦财险的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规模分别为2474.81亿元、5425.27亿元。如何应对个别激进险企面临的流动性风险?陈文辉表示,短期来看,要通过“瘦身”来化解个别激进公司的现金流风险。这些公司在二级市场持有很多优质资产,且与自身主营业务协同效应不强,可以通过大宗交易进行转让,既能减轻资产端压力,缓解现金流“饥渴”症状,又不会造成资本市场剧烈波动。陈文辉认为,公司治理失效是激进经营行为的“基因”,治标更要治本,必须解决“一股独大”和资本不实问题。